2009年10月22日 星期四

辯秘(二):凌駕性標準

最近修讀一科Strategic marketing,教授講了一句,Any information is useless if you don't have the decision context。他說的decision context,跟標準這概念倒有點異曲同工之妙。

致勝之道,只看清全局是不夠的,更重要的,是能夠一矢中的,攻敵之所必救,沛然莫御。美國要日本投降,不需攻陷全國,兩枚原子彈足矣;同樣,辯論不是高考答題目,一分一個點。眾多的立場、聲音,總有一些比較重要,能否跟據自己的站方,找出一個凌駕性的標準,是致勝的關鍵。

何謂標準?
首先解釋一下甚麼叫標準。標準這個字很辯論,要用生活化一點的字眼可為大原則、核心價值等等。看待一件事情,有無數角度,有無數的持份者在發聲,有諸天神佛,也有妖魔鬼怪。你永遠沒有可能用一條政策滿足所有人,因此應有所取捨,有某個角度,應該是最為重要、絕不容放棄的(或者礙於站方,對你最有利的)。

例如,情人節到了,但是你沒錢買花,你女朋友說,「哦,人地個個有花,係你唔送花俾我,你都唔重視我。」這句話,可看成一條「你唔重視我」的辯題,正方,即你女朋友,的標準是「情人節有否和別人一樣,送鮮花給自己女友」,她的推論為,由於你情人節無送花,而街上人人有花,所以「你唔重視佢」。你說,「超,愛唔愛係睇送花既咩?係睇個心架嘛,我親手摺紙花俾你,仲有心機啦!」

類似的對話,聽過很多遍,但其實有些辯論的道理在其中。你這時面對的,是一個標準(送花與否)和一個攻擊論點(你沒有送花)。字面上,它們好像沒甚差別,戰略意義上則大相徑庭。我們常說,「打爆一標準勝於打爆一萬點」,因此都叫反開或正一第一件事,是要「秤一秤雙方標準」。因為標準代表的,是對方的戰略定位,是對方覺得看一件事,最意義重大的的一個角度。如果你之前反駁你女友,說的是「咁人地咁有錢,我窮丫嘛」,無錯,也是一個解話方法,用以反駁你女友「你沒有送花」的論點,但如此,則變相默認了她的標準「情人節無送花就唔愛我」,而你只是非不為也,實不能也,如此,豈不是當你有錢的時候,就一定得年年送花?

相反,你說「重唔重視,係睇有無花既咩?」直接打爆她的標準,反將她一軍,謂她膚淺,是港女,因為她覺得最重要的,是「花」;你覺得最重要的,是「心」,兩者一比較,高下立見。你痛斥其非,不止罵你罵錯了,甚至連看事情的角度(標準錯)都錯誤了,進而方處理一系列反駁,「我唔送花,係我唔想好似全世界一樣咁俗」(反駁點)、「我慳番d錢,同你去旅行!」(反建議)、「好似你咁講,即係有人年年送花俾你,就係佢愛你一世啦」(上綱),如是者步步進逼。

就如打架,人打你一拳,你不要打他的拳頭,要像葉問一樣,撥開他的拳,打他塊面。這裡的面,就是說標準。

何謂好標準
好的標準通常有以下特點:

一、動聽
「港府應否容許醫生賣廣告」:大家試想想,其實整個醫療制度,以至每一個醫生,他們的目標都是以病人至上,幫助他們早日康復。因此,今日審視辯題最重要的,就是病人的利益。

二、夠遠、夠大、夠闊
「應否推行最低工資」:今日最重要的,是政策對香港經濟長遠影響,始終香港經濟如果轉壞,是全港人一齊受苦,最後更多人失業
「開徵銷售稅」:今日我地唔係好似友方同學睇得咁窄,淨係見到市民既需要,我地仲睇埋政府、睇埋政府財政穩定既重要性,睇得更遠更深!

三、處於道德高地
「律師應按條件收費」:我地明白律師,係代表住社會既公義,理應為民拯命,因此今日睇呢條辯題,我地最重要係要睇究竟按條件收費,會唔會影響律師既專業判斷

總而言之,一個好的標準,應該是凌駕性的,任對方口沬橫飛,你也如宣讀聖旨般,一槌定音。想像你拿著一把槍指著對方說,「我有把槍係手,所以我話你錯,你就係錯!」,「凌駕性的標準」,就是這把槍,這種氣勢。

標準何處尋?
打辯論久了,對「凌駕性的標準」大約會有種感應:經濟類辯題,多數是長遠發展;教育類,教學質素;社福類,如何確保所有有需要的人都受保障。這些直覺,其實大多取決於經驗,因為大部分好聽而有宏大的標準,通常都可以在相關的政府文件,可以找到該類政策的理念或方針,所以字眼當真是千錘百鍊,聽起來也順耳得很。對方質疑你,你便一句擠兌過去「連香港政府都同我地講,最重要的係乜乜乜乜乜,你憑咩要我地信你」便蒙混過去了。(當然,政府也常常做錯事,如此就靠自己獨立分析了。而且,辯論是一種思維,但辯論比賽那幾分鐘,又是另一回事了)

用直覺,好處是唔使諗,方便快捷。壞處是,在擁有足夠經驗前又該如何呢?想起黃子華在棟篤笑的對白,如果要夠錢買一層樓,是要用賣了或按了另一層樓,另一層樓自然是要再另一層樓,那第一層樓呢?

我的建議是,以上文提到的持份者著手,思考一下他們的理念是否相容,進而揀選一個對自己站方最強的立場。一個持份者也可以有多個可能的立場,比如政府,在「港府應否推行小班教學」的立場可以使「以教學質素為先」,也可是「在有限的資源下確保學生獲得最好的教育」,後者便滲有少許如土地不足、師資不足的概念。同時,也可以是跨界別的標準,記得有一次辯題是「港府應強制安裝網絡過濾器」,由於我們打反方,我們當時的標準是「在言論自由與保護青少年之間求取平衡」,嘗試演繹出青少年固然要保護,但言論自由也需兼顧,強制安裝過濾器,則會破壞此平衡。至於實際操作如何攻敵之所必救,輕反建議而重攻擊細節,此是後話。

標準扣緊論點
一直沿用一個比喻,覺得頗為貼切:標準是一道欄,用來量度辯題是否成立。你將辯題扔過去,扔得過,辯題便成立,反之則不成立。扔過去了,會出現若干好處:扔不過,就會出現若干反駁點。這些論點,是由「辯題被標準量度時所產生的」,打個比方:



想像一下假如標準換成:對社會民生的影響 (多數反方的論調),那我方的論點(好處)便不足以令辯題跨過了。你也許會問,標準是自己定的,那自己的當然跨得過呀,別人定的,那就一定跨不過了!全中!所謂出線,其實就是要找一道大眾最為接受,自己跨得過又會攔住別人的欄。所以說,第一步你先要對評判洗腦,我的欄是最好、最妙、最為合適的,同時一腳伸開對方的欄,「嘩,你睇得咁窄」、「咁短視,置香港前途於不顧」、「更加錯誤理解呢項政策既真正意義」,極盡抹黑之能事。要是能令評判接受自己的欄,那就是成功了一半了。

另一方面,要是你確立了欄,卻盡講一些「增加政府收入」、「解決赤字」等論點,雖然這些也算好處,但扣不緊標準,浪費了一道好欄。就如你說你很口渴,卻盡往口裡塞麵包,那便是講一套、做一套,牛頭不搭馬嘴了。

所以我們想說甚麼劃戰場、稱標準、一副最難打,其實就是要在比賽開端,為己方確立一個最為有利的立場,實是知易行難。要反駁一個獨立的點,非常簡單,就算真的反駁不了,「先矮化、再包一包、繼而番屋企」,可謂手板眼見功夫。但要在比賽中見人所未見,在唇槍舌劍、論點橫飛中,搶先攻下有利戰場,考的便是反應、智慧和功力了。

至於其後如何步步進逼,逐步鞏固戰果,且看下回「策略性辯論」分解。


3 則留言:

  1.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如果我冇理解錯你「標準」既意思,
    送花嗰個例子既標準係咪「情人節送花比我先等於重視我」會比較恰當啲呢?

    Anyway,好文一篇,
    我又學到嘢喇。(y)
    Thx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