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月30日 星期六

One day in Bicester Village

充滿壓力的一周,隨著被通知面試延遲一星期而稍微鬆了一口氣。於是趁周末,逛逛倫敦附近的Bicester Village outlet,驅散一下多日來窩在宿舍練interview的「毒」素。而之所以明知不購物都逛outlet的原因,當然是因為上一份暑期工的關係,打算視察一下各地outlet有何不同。

之前看過一本書,原來mall concept起源於東南亞,起初在一些地少人多,人口密集的城市最常見,後來才慢慢傳到外國。所以outlet mall這樣的concept在外國其實很少見,尤其覺得美國鐵皮屋式的outlet很過癮,很「開倉」,感覺上買件貨都比較划算。同行友人說不太喜歡逛商場,覺得不像逛街,反而喜歡Oxford Street那種露天的開闊感覺。Outlet village也一樣,感覺上開揚很多,視覺上一定比outlet mall好。不過考慮一下天氣,我絕對寧願逛outlet mall,這天氣,手都不想拔出褲袋。

上年在西雅圖也逛過outlet village,感覺上Bicester的也大同小異,都是獨立的商店,鱗次櫛比的排列,店內地方寬敞,大街熱鬧得很,遠看就像一條小村莊。不過牌子就有點不同,除了比較大路的Levis、Tommy、Polo等,Bicester多了一些老英倫格調,「懶哂noble」的Aquascutum、Gieves and Hawkes、dunhill、Paul Smith等等,在美國都沒有看到。還有Gucci、D&G、Tods、Tumi、Burberry等等,充份滿足三高女性 - 高學歷、高收入、高年齡。工作真厲害,經過上個暑假不斷的痛苦惡補,我再也不是對名牌一竅不通了。

不過這裡仍然貫徹outlet一貫的特色,款式很爛。不是每個牌子都會特意推出outlet line,所以不少outlet都淪為散貨場。像Clarks的價錢真的很吸引,25磅兩對,不過款式真的爛到喊,買不下手。有時覺得逛街這活動都頗為搵笨,分明是expose自己在一個會不斷消費的環境下,outlet shopping猶甚,本身是抱著省錢的手態,最後卻發覺花多了不少,好孩子如我,暑期工時也未能幸免。其實平常都是有需要買某樣東西,才會上街去買,格價也懶,看對就買,方便快捷。我其實也不理解購物為何會帶來滿足的感覺,感覺上每次付錢時都很內疚,分明就是negative experience!

至於我?最後當然是兩手空空的來,兩手空空的去。不好意思用家裡錢買名牌,感覺有點敗家。自己錢更不用說,當初辛辛苦苦教辯論,不想太快花光。應該是人大了,踏實了,有錢留來以後買套英氣勃勃點的西裝,平日穿的就算了,我果然是個好孩子。

不過仍然幻想日後若然飛黃騰達,卡任刷物任購,輕鬆去旅行,食野不用看價錢的畫面......應該很爽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